“如果放在IDG、红杉那样的机构做投资总监10年,我也能投出多个上市公司,这是概率决定的、位置决定的、资源决定的、时代发展决定的。”这是一个天使投资机构的朋友在朋友圈的分享。
果真这样吗?
我们先梳理下是什么样的条件能够支撑一个好VC的好名声。
A、概率因素;
B、自身素质因素;
C、平台因素;
D、资源因素;
E、时代发展因素
……
这么列举下来,肯定很多。
我们先分析这几条,倒推一下:
E条件,时代发展因素。这条基本可以忽略,因为个人在时代趋势的面前基本没有话语权,一个小小的投资总监无法左右时代潮流的走向,所以忽略。
D条件,资源因素。这一条件是一个VC能够能够投出好项目的重要因素,但是仅有好资源是仅仅不够的。
在同样的资源下,谁能更好的加工这些资源,谁能保证相同资源下能够有更好的产出,谁就能获得进一步的优势,
假设α、β两家创业公司,同样是做移动APP。
总员工数相同:
α公司:核心团队5人,基层员工15人;
β公司:核心团队5人,基层员工15人。
总目标(6个月期限):
α公司:吸引用户30万,年龄阶段分布在18-35周岁的年轻人;
β公司:吸引用户30万,年龄阶段分布在18-35周岁的年轻人;
…
实际情况下,可能会有很多的条件变量,我们假设起步一致,市场条件,资金条件,政策条件等等,都一致。
6个月后:
α公司:吸引用户40万;
β公司:吸引用户25万。
看起来都不太差,但是α公司明显效果更好,这样的团队拿到下一步更多资源的概率(我们稍后展开)就要大。
那么这些资源从哪里来?
IDG、红杉这样的风投平台明显资源会相对较好。
C、平台因素。
大家知道风投机构基本不会太多参与所投企业的失职经营。
他们凭借资本的力量,却掌控着市场上众多的资源。
曾经有一个算法,计算出红杉中国掌门人沈南鹏的微信朋友圈价值2.6万亿人民币。
中国的GDP才多少!
怎么算的呢?
计算者就是简单的,将沈南鹏的微信中所投公司创始人、CEO所在公司的总市值相加,比如,京东、美团、大众点评、聚美优品、奇虎360、唯品会等。
当然,这种算法比较笼统,并不十分准确,风投机构并不是这些成名成腕儿的创业公司的实际掌控者,创始人才是。
但是他们却有着仅次于创始人的影响力,最近几年,58赶集、美团大众点评,唯品会乐蜂网等大型并购事件,都由风投机构和投行在背后推动。
没有这风投机构在背后鼓捣,中国这一波的创业潮估计要熄火。
其中的佼佼者就是IDG、红杉中国基金这样的顶级机构。
其中市场目前公认的VC第一名为红杉,第二为IDG(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VC机构,掌门人熊晓鸽也被成为中国VC第一人)。
基于这些机构过往的优秀投资项目,以及手中掌控的大量市场资源,创业者当然希望更多与他们合作。
这是平台优势。
那么什么样的人能进入这样的平台呢?
B,个人素质条件。我们回看文首的那句话。
“如果放在IDG、红杉那样的机构做投资总监10年,我也能投出多个上市公司,这是概率决定的、位置决定的、资源决定的、时代发展决定的。”
对于这句话,我们都有个疑问,“为什么这位投资人没有进入IDG、红杉这样的机构?”
稍微分析一下,即可得知两种结论,
这位投资经理,进不去这样的机构?
这位投资经理,不想进这样的机构?
哪个结论更合理些,明眼人一看心理就有数了。
一般人进不去这样的机构。
由于职业关系,私募君有很多做VC、投行、创业的朋友,包括一些创投协会的人士。
在这么几年当中,我所了解到的进入红杉中国基金的人有两个知名度比较大。
一个是原天图资本的高级合伙人——王岑,现任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;
而王岑基于之前在天图资本投资诸多明星企业的优秀成绩,被业内称为“王连锁”,就是他投资消费行业的连锁公司很有一套。他本人原先的搭档,朱拥华现在供职于联想控股。
对于王岑这样的明星投资人,红杉不要,IDG估计也会抢着要。
同时,红杉作为一家合法企业,肯定会有跟普通公司一样的社会招聘,不过肯定名额有限,要求甚高。
高学历?自身努力?运气好?
打铁还需自身硬。
投资人圈子里,有一句老掉牙的话,“投资就是投人”,创业者是人,投资人也是人,他们也有家庭,也要为父母养老,偶尔也会为子女择校问题发愁…
真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关注下相关VC机构的官网、猎头,尤其是高端猎头公司。
最后一个因素,A、概率因素。
以上不同的因素,对成为一个好VC的贡献度不同,所占的概率百分比也不同。
具体事情还要具体分析。
能够同时满足已上所有条件,当然概率就大。
缺一些条件,概率就会相应减小。
概率大的,不一定最后能成;概率小的,最后也不一定不成。
还是要平常心看待。
从我们的一些经验来看,最后的结论还是人更重要,
资源要靠人来整合,平台要靠人来维持,创业公司也靠人来经营…
所以我们还是多提高自己,让资源和平台向我们自身来靠拢。
武装自己!